<span id="t3fdh"><video id="t3fdh"></video></span>
<strike id="t3fdh"></strike>
<span id="t3fdh"><noframes id="t3fdh"><span id="t3fdh"></span>
<progress id="t3fdh"><noframes id="t3fdh">
<span id="t3fdh"><video id="t3fdh"></video></span>
<strike id="t3fdh"></strike>
<th id="t3fdh"><noframes id="t3fdh"><th id="t3fdh"></th>
<th id="t3fdh"></th>
<span id="t3fdh"><video id="t3fdh"></video></span>
<th id="t3fdh"></th>
<th id="t3fdh"><noframes id="t3fdh"><th id="t3fdh"></th>
<th id="t3fdh"><noframes id="t3fdh">
首頁 / 科學普及 / 科普動態

科普新作來了:《儀器科學與科技文明》

2022-03-16 科普動態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學成果快速轉化。

----習近平總書記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積極響應黨和國家,及習總書記的號召,投身于利國利民的科普工作,既促進了自身科研工作,宣傳推廣了科技成果、科研產品...,還助力了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科普已然成為了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越來越多的大師、大家正實踐,或組織、帶領著本領域的科研團隊創作科普作品:撰寫科普圖書、拍攝科普視頻、舉辦科普講座、面向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這五大重點群體開展科普。

2022年新年伊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科普委員、科普專家的大作陸續出版,今天推介的是科普新作是:《儀器科學與科技文明》。該書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學院院長兼工程訓練中心主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錢政教授編著,作者一直從事儀器科學相關教學和科研工作,在面向社會公眾宣傳與科普儀器科學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

本書的主角--儀器是創新驅動的“引領者”和“奠基石”,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的信息數據源頭。“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大珩院士指出,“機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儀器是認識世界的工具”,這本書作者將帶領讀者走進儀器的大門,不單能了解儀器在科技文明中的發展之路,更可以感受這種集機械學、電子學、光學、計算機技術、材料科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學科和先進技術綜合作用下的高技術產物在生產、生活、科研、軍事等各方面無處不在的應用,期待您的閱讀!

1.jpg

編寫歷程//

從上大學時候的誤打誤撞,跨入儀器這個大門開始,我就一直在思考“儀器”一詞的本源,因為名字是給人的第一印象。計算機之所以能夠吸引大家的眼球,名字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不記得是什么時候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沒有蘋果砸到頭上,但確實是靈光一現,為什么不能從漢字的本源來推敲儀器的本義呢?“儀”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本義是標準的意思;“器”字可以追溯到略晚于甲骨文的金文,本義是工具的意思,將兩個字合在一起,“儀器”就是建立標準的工具,而“測量”就是和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這么一來,頓時感覺有撥云見日的感覺,雖然“儀器”的發音確實不好聽,寫出來也著實感覺很普通;但是,人類認識世界是從測量開始,測量又是從建立標準開始,因此,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儀器科學的發展歷史,從這條主線來展示儀器科學的內涵與外延,一定能夠展示出儀器科學的颯爽英姿,也一定能夠展示出儀器科學的欣欣向榮。

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認識到了儀器和測量的重要性。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經說過“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得來”;元素周期表的發現者、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認為“科學是從測量開始的”;而中國光學事業的奠基人、“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大珩院士則認為“儀器儀表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器’,是科學研究的‘先行官’,是軍事上的‘戰斗力’,是現代生活的‘物質法官’”。透過這些話,能夠感受到的就是儀器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原點,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階梯,是人類日常生活的基礎,更是點燃人類科技文明的火種。

隨著認識的逐漸深入,一方面在2014年申報并成功獲批了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儀器科學與科技文明”,另一方面則是在這門課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通過和學生的交流不斷激發靈感,從而下定決心要完成本書的撰寫。從2016年開始動手到今天正式出版,中間屢有躑躅不前的時候,但是堅守了30年的儀器人的執著,讓我有了迎難而上的決心,讓我有了披荊斬棘的韌勁,也終于讓給我成功地完成了本書的撰寫。

本書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特別感謝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同仁們和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編輯,你們是本書得以順利完成的堅強后盾。


本書內容//

本書包含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首先解讀儀器科學和科技文明的概念,進而通過儀器科學發展歷史的概述,幫助大家理解儀器科學與科技文明的關系,最后通過對中西方科技文明發展歷史的概述,啟發讀者思考儀器科學在科技文明發展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這部分內容是本書的基礎。

第二部分 旨在從科學研究、工程應用、日常生活等不同角度,來感悟儀器科學與其發展的關系。在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基礎科學研究中,能夠觸摸到儀器科學婀娜的身影;在能源、化工、材料、機械、海洋技術等工程科技發展中,能夠感受到儀器科學無處不在的應用;在醫療衛生、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等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領域的滄桑巨變中,能顧體會到儀器科學帶來的深遠影響。這部分通過大量的案例,幫助大家全方位理解儀器科學與科技文明密不可分的關系。

第三部 分嘗試回答一下大家最關心的三個問題:儀器科學為什么無處不在?儀器科學為什么不露鋒芒?儀器科學為什么未來可期?借用大名鼎鼎的“靈魂三問”提出問題并給出自己的思考,雖然思考的深度非常有限,不過更重要的是拋出了問題。這部分內容是想留給大家思考的空間,去探究儀器科學內斂的外表下蘊藏的深厚底蘊,只有參與思考和討論的人多了,才能夠真正揭開儀器科學身上神秘的面紗,綻放出絢麗的光芒。


本書特色//

1)換個角度看問題。拋開從專業的角度解讀儀器科學,站在人類科技文明發展史的角度揭示來儀器科學對科技文明的推動作用,通過大量的案例與豐富的圖片幫助讀者準確理解儀器科學的內涵與外延;

2)不同角度講問題。從科學研究、工程應用和日常生活的不同角度和領域來展示儀器科學重要的助推作用,一方面幫助讀者更加深入理解儀器科學與科技文明的關系,另一方面也科普了科學研究、工程應用、日常生活等不同領域的知識。

3)拓展角度提問題。通過本書的介紹,在幫助大家準確理解儀器科學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想啟發大家去思考新的問題,特別是關于儀器科學的“靈魂三問”,給出了作者的思考,不過更重要是是希望讀者有自己的思考。


讀者對象//

對于儀器類及密切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和志向儀器類專業的高中生,本書能夠幫助他們全面了解和感悟儀器科學的發展歷史和重要作用;對于非儀器類專業的大學生和志向其他專業的高中生,本書也能夠起到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拓展科研思維方式的作用。對于與儀器相關的高校教師及企業科研人員、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本書也可以作為拓展視野的參考書籍,并作為開展科普工作的宣傳材料。


作者寄語//

關于儀器,我曾經總結過一段話:“儀器不是被遺棄,而是時時刻刻和我們在一起,只不過我們很講義氣,甘于隱身幕后,但是希望大家能夠正確認識儀器,特別是每個儀器人都可以意氣風發的說,一騎絕塵的儀器是點燃科技文明的火炬,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這段話就是本書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期待通過大家的傳播,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更期待的是大家通過這本書走進了儀器的大門,發現了儀器背后多彩的世界。


購買本書//

2.jpg

購買鏈接:https://item.jd.com/13075215.html

目 錄//

3.jpg

4.jpg

5.jpg

<span id="t3fdh"><video id="t3fdh"></video></span>
<strike id="t3fdh"></strike>
<span id="t3fdh"><noframes id="t3fdh"><span id="t3fdh"></span>
<progress id="t3fdh"><noframes id="t3fdh">
<span id="t3fdh"><video id="t3fdh"></video></span>
<strike id="t3fdh"></strike>
<th id="t3fdh"><noframes id="t3fdh"><th id="t3fdh"></th>
<th id="t3fdh"></th>
<span id="t3fdh"><video id="t3fdh"></video></span>
<th id="t3fdh"></th>
<th id="t3fdh"><noframes id="t3fdh"><th id="t3fdh"></th>
<th id="t3fdh"><noframes id="t3fdh">
操逼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