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普工作杭州行
為進一步落實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等國家重要科普文件精神,按照中國科協及學會秘書處有關科技傳播、科學普及相關工作部署,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普培訓部圍繞2023年擬在杭州開展的科普活動,5月8日-10日期間,陸續開展了走訪和交流。?
5月8日下午,學會科普培訓部主任李淑慧會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杭州服務工作站站長陳凡華,與杭州市電子學會理事長、浙江工業大學孟利民教授科研團隊進行了線上線下同步會議,聽取和了解孟教授科研團隊正開展的科研、培訓工作介紹后,雙方圍繞孟教授團隊擬聯合學會科普平臺,面向青少年、儀器用戶單位共同開展“嵌入式系統遠程實境虛擬仿真實驗”主題科普培訓工作的設想和方案,展開探討和交流。
5月9日上午,應杭州市余杭區百丈鎮政府、杭州農歷博物館的邀請,學會科普培訓部主任李淑慧帶隊,還邀請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氣象水文海洋儀器分會名譽副理事長、北京象元氣象觀測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呂文華等相關專家,及杭州市儀器儀表學會、學會杭州工作站、學會科技節能 綠色低碳科普教育基地掛靠單位中國杭州低碳館、佐格微系統(杭州)有限公司、杭州電子學會等單位一同參觀調研了杭州農歷博物館,并圍繞該館擬建設的農歷氣象站所涉及的氣象儀器科技和科普需求,開展交流,提供氣象儀器科普展示的解決方案、及氣象計量探測等相關技術指導。
農歷源于先民觀察自然規律,以便安排農耕、生活;這家國內首家農歷主題博物館,集文化公益、科普教育、美學趣味、收藏研究、文化交流和游藝研學等功能于一體,免費向社會開放。該館凝聚著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也是該館館長的張放教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館藏文物也均為張館長精心收藏的24節氣意蘊的精美瓷器等珍貴藏品。該館自2022年10月開館以來,已成為了杭州的網紅打卡地。
為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科技文明,該館在百丈鎮政府鄉村文創-文博-文旅產業發展大框架,籌備建設農歷氣象站,將24節氣及其物候氣象變化,與現代氣象儀器探測、計量科技結合起來,打造一個歷史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的主題公園、科普和研學基地,作為科普教育的故事場景。圍繞農歷氣象站建設,調研團在上午交流參觀后,下午還同百丈鎮政府、杭州市氣象局及農歷博物館召開了“農歷氣象站建設技術研討會”。
5月9日下午,學會科普部李淑慧和學會杭州服務工作站陳凡華還一同走訪了寧波華儀寧創公司,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寧波大學教授聞路紅接待了學會科普工作來訪,并邀請了鄞州區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負責人袁瑜一同參會,共同研討策劃禁毒、食品安全等主題公益性科普講座、科普展覽及創作等事項。
華儀寧創公司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以“科技保障生命健康、安全、繁衍”為使命,面向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精準醫學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社會民生市場需求,致力于生命健康、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藥物研發、醫學檢驗、細胞治療等相關領域的高端智能儀器設備的自主創新、產學研合作、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推廣,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和部件,實現高質量替代進口,支撐國家社會經濟發展。
5月10日上午,學會科普部李淑慧、學會杭州服務工作站陳凡華、及學會科普委員、氣象專家呂文華研究員等一行人來到杭州市政協新時代協商民主實踐中心,實地參觀并對接了5月26日擬在該中心線下組織開展的“感知自然,從24節氣到現代氣象儀器”主題科普公益講座活動組織工作。
學會科普工作通過杭州行,落實了科普活動,開拓了科普工作思路,拓展了學會科技、科普在杭州的工作陣地,也將持續發揮學會科普“雙服務”功能,打造學會科普資源平臺,一方面為儀器儀表領域科技工作者服務,搭建、暢通科技工作者參與儀器科學普及、科技傳播的渠道和機制;另一方面也為社會公眾服務,提升公眾對儀器儀表科技的認知和理解,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國家戰略。